当前位置:圣安小说>历史军事>从李自成义子开始> 第243章 京营积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章 京营积弊(1 / 1)

作为大明朝理论上的最强军,京营自然早已不复开国之初的健锐,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京营也算是经历了起起伏伏的许多波折。

早在洪武朝时,京军自然不在燕京,而是在当时的金陵,主要分为两支力量,其中一支是拱卫京畿的机动军队,负责京城的主要防卫力量,另一支则是亲军,被称为侍卫上直军,属于皇帝的侍卫亲军和皇城的守卫军,与汉初的南北两军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最初的京营规模极为宏大,共分为四十八卫,大概二十万人之多,由后来的五军都督府统帅。当时的京营作为大明朝一等一的精锐力量,自然也是极为得到看重,兵权也由此分散开来。

等到靖难之后,朱棣迁都燕京,原来的京营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主力由朱棣的靖难军,再加上一部分南京的京营组成,由于当时蒙元还未彻底被消灭,而燕京地处北地边陲,防卫压力也非常大,京营的规模便增加到了七十二卫,一共有三十多万人,再加上当时上畿内八府也各自有卫所兵,使得整个京畿兵力达到了六十万人,再加上京师附近的中都、大宁、山东、河南各都司所属卫所军也会进京操练,又被称之为班军,总兵力便达到了七十万人左右。

当时间来到正统十八年时,土木之变爆发,京营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随征的五十万大军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京营,他们全军覆没后,各地赴京勤王军加上原来的京营组成了新的官军京营,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三万人。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于谦在经历了这一场战事后,认为京营分成的三大营各有总兵官,互不统辖,号令不一,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于是便上疏皇帝,开启了京营的第二次改制。

这一次的改制由总督军务兵部尚书于谦主持,与第一次的改革不同,他不是要继续扩编京营,而是将其缩编,从中选择了精装军士十五万人,分成了十营团练,每营一万五千人。十营设总兵官一人,受兵部尚书节制。

但是于谦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将三大营彻底打死,而是留下了一部分未编入团营的军士仍留在三大营,相当于团营变成了新的精锐,而原来的三大营则继续维持现状,也算是大大提高了京营的战斗力。

可惜的是,英总复辟之后全面推翻了景泰皇帝的旧政,其中于谦所进行的京营改革自然是重中之重,遂废除了团营,将军士重新散归三大营,算是走了大大的后退之路。

不过到了成化年间,京营由于战斗力太差的缘故,又重新确定了团营制,选出一等选锋十四万人,立下了十二营团练,即奋武、耀武、练武、显武、敢勇、果勇、鼓勇、效勇、立威、扬威、伸威、振威。

但问题是,大明朝死也不肯放手原来的三大营制度,于是便又在十二营内部各自设立了三大营,也就是说这些兵丁既是十二营的兵,也是三大营的兵。等到了正德年间后,由于权贵横行京营,使得许多团营的兵卒被权贵隐占充役,使得原本额度有十四万人的十二团营,实际人数只剩下了六万多人。

为了弥补亏空力量,朝廷便又召集了数万边军入京充为团营,而这几万边军就又被称之为‘外四家’,原来的十二团营被称之为‘老家’,层层叠叠下来算是完成了京营从原来以卫所为单位到以营为单位的转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